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沈逸近日在微博透露,经多方权威信源交叉验证,TikTok在美方案的核心可以归纳为两大要点:
1️⃣ TikTok美国业务主体的划分
TikTok在美国的业务并非单一公司,而是由两大主体构成:
BD TikTok US(字节跳动 TikTok 美国公司)
-
股权结构:由字节跳动 100% 全资控股,不会发生变化。
-
核心职能:负责广告、电商、跨境等营利性核心业务。
-
实质地位:是 TikTok 在美国的主要商业运营主体,字节保持完全掌控权。
TikTok USDS(TikTok 美国数据安全公司)
-
职能范围:美国用户数据存储与安全、内容安全、软件检查与上架审批等。
-
背景来源:源自此前的得州数据安全项目,早已存在。
-
股权变化:未来将引入包括银湖资本等在内的美国投资方,但由于股权分散,字节仍是最大单一股东,保持实质性影响力。
💡结论:所谓“TikTok美国业务被卖掉”的说法并不成立。
此次方案只是把涉及数据安全的业务交由 USDS 独立运营,而广告、电商等核心营利业务仍牢牢掌握在字节手中。
2️⃣ 算法归属与使用权
TikTok的核心算法是整个产品的命脉,而此次协议的关键在于——
-
知识产权:TikTok算法的所有权归字节跳动及中国所有。
-
使用权:仅通过授权方式提供给 USDS 使用,字节可收取授权费用。
-
法律保障:依据《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算法的“出售”在法律上不可能发生,唯一可行的路径就是授权。
👉 这意味着,TikTok算法不会外流,美国公司只能在本地业务中按授权规则使用。
🏛️ 对比“云上贵州”模式
沈逸将该方案类比苹果iCloud的“云上贵州”模式:
-
云上贵州:数据存储在中国本地,由国企100%控股,苹果没有股权。
-
TikTok USDS:虽引入美国股东,但字节仍是最大单一股东,控制力更强。
换句话说,TikTok方案不仅保住了数据本地化的合规性,还让字节在资本和运营层面维持更高的利益与话语权。
🔑 最终判断
-
业务未出售:TikTok美国营利性业务继续归字节独资运营。
-
算法不外流:知识产权仍在中国,仅提供使用权并收取授权费。
-
中美平衡:协议在数据安全与企业权益之间达成妥协,为TikTok的全球化运营赢得空间。
✅ 核心意义
这次方案展示了中国企业在全球博弈中的突破:
-
既守住了技术底线(算法知识产权),
-
又保住了商业利益(广告、电商营收),
-
还为 TikTok 在美国市场的持续运营找到了一条可行的长期路径。
这不仅是TikTok的阶段性胜利,也是一场中国企业如何在复杂国际环境下捍卫核心技术与商业利益的范例。